四代守墓护英灵 一往深情感党恩
发布时间:2022-06-08 信息来源:邵阳市委党校 作者:邵阳市委党校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是革命老区县,是红军长征途径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说过:“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发生在该县花园镇西中社区李家渡长岭界向甘岭的四代“守墓人”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诠释了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红军长征,用生命守护群众安危

1935年11月19日,贺龙、萧克率红二、六军团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从湘西突围转战,北上抗日。12月中下旬途径今洞口县境内,20日上午,红六军团在该县高沙镇集合召开军民大会,宣传党的主张,昭告红军北上抗日的神圣任务,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专打内战的罪行,播撒革命的火种。国民党一直尾追的敌机突然飞来,红军只得停止开会,紧急指挥群众疏散隐蔽。随后,部队陆续开拔,先头部队前往花园镇李家渡一带,探敌情、查民情、侦察地形,红军将士为了不扰民,且防止国民党飞机不顾群众安危投掷炸弹,尽量挑选偏僻的山路行进。21日下午一时左右,红六军团主力到达花园镇李家渡,随后进行休整,尽管红军做了充足的伪装准备,还是被两架国民党飞机发现,战士们一听到敌机的轰鸣声,立即疏散卧倒于两边的树林柴草丛中。就在此时,李家渡鱼子村的12岁小孩王康元正牧牛回家,他看到大路上这么多人,天上又来了飞机,心里正在纳闷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谁知敌机轰鸣着丢下一颗炸弹,耕牛狂奔而逃,一位红军战士急促地呼唤他卧倒,但年幼的王康元已经吓得慌了手脚,站在路中哇哇大哭。说时迟,那时快,一位红军战士一手把王康元按倒在地,立即伏在他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他。敌机在这一带接连投下六枚炸弹,有五枚炸弹在密集的红军队伍中爆炸,其中一枚就在王康元身边爆炸,20多位红军战士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伏在王康元身上的红军战士被严重炸伤,血流如注,当场牺牲,事后得知这位红军是一位连长,而王康元却安然无恙。

群众感恩,一家世代守护红军墓

自1935年至今,村民王仁德(王康元父亲)一家为感恩党和红军救护之恩,四代接续守墓,八十多年至今不懈。

第一代王仁德:立下家训,世代铭记

敌机飞走后,闻讯赶来的王仁德先是泪流满面地抱住那个为救自己儿子而死的红军战士失声痛哭,然后组织20多名贫苦农民,协助负责善后的红军战士,将所有烈士遗骨收殓安葬在麦子塘附近属于他家仅有的一块豌豆地里。

红军队伍刚离开,仇恨革命的土豪劣绅立即煽风点火,造谣惑众说:“麦子塘是西中的‘龙脉所在’,更是李家渡的‘风水宝地’,将赤匪埋在那里,李家渡会大祸临头……”并纠集乌合之众,叫嚣要把尸骨挖出来丢进蓼水河里。

为保护英烈遗骸不被反动派亵渎,王仁德急忙又请10多个农民帮忙,连夜将烈士棺木移葬到较为偏僻的李家渡长岭界下的向甘岭,封土为墓,并默念暗祝道:“红军烈士们,现在只能把你们简单埋在这个荒凉的地方,等到革命胜利后,再给你们好好修缮吧。”

从此,每年清明那天,王仁德就带着儿子悄悄给烈士扫墓,平时则用心守护墓地,防止牛羊践踏和敌人破坏。

过了不久,王仁德偶染风寒,一病不起。临终前,留下家训:“王家要世代铭记红军的恩情,从今往后,每年清明节,必须先去烈士墓祭奠了红军,再祭奠家里的祖先,世代相传,不得违背。”

第二代王康元:不忘恩情,守护英灵

1958年,王康元迎来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作为土改干部工作出色,被党组织推荐去邵阳地委参加转为正式国家干部的培训。但想到如果转干去了外地,就会违背父亲的遗训,对不起为救自己而牺牲的红军战士,于是决然放弃转干机会,坚持留在家里守墓。1972年,王康元担任西中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集资投劳,对红军烈士墓周围进行适当硬化,竖起一块刻有“长征烈士之墓”6个大字的墓碑,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瞻仰祭奠。晚年,王康元分别给两个孙子取名王军与王勇,希望他们以后能成为军人,传承红军精神,英勇无畏,造福人民。每年,他还要到西中学校讲述红军舍命救下自己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

1989年,王康元因病逝世,去世前,将儿子王水洪召到身边,嘱咐他继承自己的事业,更好地守护红军烈士墓。

第三代王水洪:红军如父,供奉一生

王水洪始终谨遵父亲的教诲,不仅忠心耿耿长年守护,还将一张红军烈士墓照片与祖宗牌位一道,摆放在堂屋的神龛上供奉香火。1989年4月,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王水洪带着一家人,怀着沉重的心情,首先来到烈士墓前祭拜,随后才到父亲墓前,告慰父亲,自己一定会遵守家训,世世代代将烈士墓守护好。

1995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前夕,远在北京的萧克将军忆及当年长征转战洞口,在花园遭遇敌机轰炸的沉痛往事,委托侄儿来洞口寻访烈士遗迹。其侄耳闻目睹了红军烈士墓的守护情况后,回京将亲身体会及群众盼望萧克题词的意愿转告给将军,将军动容,亲笔题写“红军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以慰藉烈士在天之灵,彰显军民鱼水之情。

第四代王军:放弃高薪,回乡守墓

2013年春,王水洪因劳累过度,重疾缠身,无力继续护墓。远在澳门科技大学上班、年薪近30万澳元的长子王军得信后,立即义无反顾地辞去工作,卖掉房子,携妻回到家乡,在红军烈士墓旁租下一栋房子,接力挑起守墓大任。面对少数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言行,王军真诚地说:“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一家,更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党和红军对我家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我家将千秋万代守护红军烈士墓!”现在,他做得最多的就是把红色故事以及祖辈守护红军烈士墓的家训讲给一双儿女听,每逢周末,也会带着15岁的儿子王亿文和7岁的女儿王小朔一同打扫墓地,期望着守墓精神能更长久地传承下去。

(推荐单位:中共洞口县委组织部)

  打印            关闭窗口

联系邮箱:smqzxx@126.com 邮编:422206

版权所有: 中国共产党邵阳市委员会党校 邵阳行政学院 邵阳市社会主义学院

©2022-2032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739-53588448 备案号:湘ICP备2024043500号-1